孫先生因新房裝修質量問題申請仲裁。仲裁機構裁定由裝修公司賠償孫先生違約金等5000余元,裝修公司為避執行突然消失。上海二中院執行法官從孫先生無意間吐露的“團購”中找到線索,順利拿到執行款。
2011年3月,孫先生與上海名室裝飾設計公司簽訂合同,約定由名室公司為自己的新居裝修。此后,因裝修質量、工期等問題,孫先生與名室公司產生分歧。孫先生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。去年2月,仲裁委員會裁決名室公司賠償5000余元。沒想到的是,對方收到裁決書后竟玩起失蹤。孫先生向市二中院申請執行申請。
二中院查明,該公司無房無車,銀行賬號半年內無往來帳,且余額為個位數。但是,該公司的工商登記并未注銷或吊銷。執行法官趕赴裁決書中載明的名室裝飾設計公司住所地,這時已換成另一家裝潢公司。擔心是被執行人 “改頭換面”,執行法官查看了這家新公司的若干證照,證照表明,這里確已換了新主人。
為尋找新線索,執行法官再次找孫先生了解情況,“你當初為什么選這家裝修公司?”
“我是在團購網上看到他們在促銷……”孫先生的話引起法官重視。
團購?團購網站很可能有這家裝飾公司的其他信息。執行法官當即趕赴團購網站的辦公地。聽聞法官來意,團購網站負責人找出了當時的材料,并確認名室公司確實在該網站推出過團購項目。
“他們當時在我們這交過保證金的?!本W站負責人的一席話讓法官眼前一亮。原來,該網站在推出團購項目前,都會向提供該項目的商家收取一筆保證金,用于日后出現消費糾紛時的賠償和處理。執行法官于是向該團購網站發送 《協助執行通知書》,要求其從名室公司繳納的保證金中將相應款項劃撥至法院。
執行法官說,團購作為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,已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。團購行業建立保證金制度不失為保障消費者權益的一種有益做法,它能拓展法院執行的渠道,有效破解部分被執行人規避執行的手段,最大程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。